当钱具有了信心 在中国股市挣扎在熊市泥潭的时候,一些懵懂的股评家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蛊惑就是:市场不缺钱,只缺信心。
第一批得到增发货币的人会将这笔钱花出去,或者用于投资,或者用于消费。这些人会是谁,则取决于实现货币流增加的具体方式。
相反,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会陆续上涨,且上涨幅度大不相同。恰恰是由于这一点,通货膨胀具有一种逆向再分配的效应。但是,从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来看,食品等非耐用的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确实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标志实际上,200多年的英国学者理查德·康蒂龙及大卫·休谟都注意到,即使某个国家的全体公民一夜睡醒后发现他钱包中的货币存量奇迹搬地翻了一番,也不会真地导致所有价格以同样的百分比上涨。但重要的是,价格上涨不是同步的,即,不会在同一时间上涨,也不会以同一比例上涨。
这些人会是谁,则取决于实现货币流增加的具体方式。总之,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一般来说,穷人所从事的行业通常是价格上涨最晚、持续时间最短幅度最小的,而富人、掌握权力者所在行业的价格上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幅度也最大。第四节 愈演愈烈的公有企业私有化之风在对公有企业实行完全的私有化改制这个基本方针指导下,使用上述各种五花八门的私有化企业改制手法,中国最近十多年中刮起了不断升级、愈演愈烈的侵吞国有资产、出卖国有企业之风。
国有企业的企业经营者恰好对应第四种方式,则不难理解国有企业中更容易出现委托-代理问题。进入专题: 私有化 。——在这种气氛下,政府官员把完成私有化的程度当成了政绩,为完成改制任务而以一切不正常手段推动改制,各种损害人民财产和职工利益的做法因此产生。他们为自己的私有化主张辩护时使用的理由,在逻辑上就讲不通。
波兰经济学家卡齐米耶日·Z·波兹南斯基的著作《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估计,由于波兰系统地实行完全的私有化,私有化进程中出售国有财产所得的金额只为其实际价值的九分之一。该文说,国企改革实行过利改税、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效果均不理想
在这样的大企业中,不仅经营者必定在某种程度上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而且从其最底层的工人开始,几乎每个劳动者都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就发展经济来说,由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低信任度,中国在发展现代的工业化经济上碰到了极大的困难。他曾经作出一个著名的分类,区分了花自己的钱还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还是办别人的事,将它们组合成四种情况,来说明在这四种情况下自私的人的行为后果。如果非要用冰棍和烂苹果来比喻的话,应当说国有企业成为冰棍和烂苹果的概率比私营企业要小得多。
事实上,国有资产的支配权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而政府作为全民的代理人,再授权给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这篇文章中,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被婉转地说成了所谓的国有资产转让。他们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8至2003年。而按这些方式进行的企业改制都服务于贯彻一个基本方针,即要对公有制企业系统地进行完全的私有化改制。
这些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市场经济中企业通常会发生亏损,而长期不关闭亏损的国有企业就会造成很高的企业亏损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只对政府负责,而真正的所有者,却变成了局外人。
这也就是说,如果真要把企业经营者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当作企业经营有效率的前提条件,那么即使把所有的企业都变成了完全的私营企业,也必定会有一大部分企业是没有效率的,而且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会是没有效率的,因为私营的大企业几乎都是股份制企业或由没有出资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白重恩等人把实收资本百分之百属于国有资本(国家资本金和国有法人资本金)的企业定义为国有企业。
这样舆论与行动相互配合地推进私有化,结果是大大减少了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企业的比重,削弱了二者的主体地位。但同样存在有人们花钱办事的四种类型: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求节约又讲求效果。除此之外,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还没有实行私有化。根据白重恩等人的分析,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改制国有企业占1998年国有企业的比例排序,改制比例最高的三个省份依次是江苏(45.44%)、山东(31.38%)和四川(31.16%),而改制比例最少的三个省份依次是天津(4.23%)、贵州(5.36%)和西藏(7.14%)。这些表面上很合乎人们的直觉的论点意在直接导出他们想要的结论: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特别是将国有企业变成由其经营者私有。推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产权主体缺位。
这样,必须把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的主张表面上好象是根据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判断提出的,实际上全盘私有化的主张却又反过来大大恶化了现有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必然使所有的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效益进一步下滑。
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对这些不参加企业经营的股东来说,也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即使企业的股东都是私人股东也是如此。总而言之,只要一个企业的经营中使用了不属于其经营者私人所有的资金,其经营者就必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这个企业中就必定会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对任何私营企业也都是如此。
可是这些人主张私有化的理由,却恰恰会证明股份制企业的没有效率。原中央直属、省属和市属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或中型的国有企业。
私有化的程度不同,效果就不同,推动各地区之间开展私有化的竞赛。(左大培:《不许再卖》,第16章)但是中国的私有化鼓吹者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发展经济变成了他们摧毁公有制企业的借口。一个股份制企业可能由它的某个大股东经营,也可能由职业的经理人员经营,但是几乎在任何股份制企业中,都会有一大部分股份的持有者不参加该企业的经营。即便真这样作的话,如果整个企业的资金并不是全部归加盟并经营着原国有企业的私人资本所有者个人私有,则该企业的经营者对于企业使用的不归他所有的那一部分资金、特别是该企业中还残存的国有股来说,也是在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
——他们逃避中央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采取先作后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不宣传,多批次地卖,退,静悄悄、造成既成事实的欺骗手段,把公有制企业私有化。可是尽管如此,私营企业制度的痴迷者们还是把中国拉向了私有化的道路。
但是这个模型根本无视了管理国有企业的真正有效率的方法——根据企业的利润来决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去留和报酬,因为这样的管理原则将使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链条不再过长。他们借口实行企业改革,否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将公有企业的改革片面地曲解为公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并冠之以企业改制的称号,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改制的旗号下,大规模地、全面地将公有企业私有化。
按各行业改制国有企业占1998年国有企业比例排列,改制比例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是制药业(43.63%)、饮料加工业(36.00%)和化学纤维制造业(35.00%),而改制比例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是其它采矿业(0.00%)、烟草加工业(3.9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97%)。——他们利用权力,权钱结合,纵容甚至鼓励管理层收购,实行所谓的MBO,或暗转公有资产建立私营企业。
进入专题: 私有化 。在从花谁的钱办谁的事方面寻找私有化的理由上,中国私有化的鼓吹者们还有一个最恶劣的手法,那就是抹杀企业中广大员工的存在,拒不把对于花谁的钱办谁的事的讨论使用到企业的广大员工身上。第一节 非理性思潮指导下的私有化行动中国的私有化思潮是一种非科学、非理性的社会思想、心理逆流,不仅如此,它在最近20年中还转化成了裹挟甚广、混乱无序、破坏性很强的私有化行动。为了给他们的主张提供依据,他们提出了著名的所谓冰棍论、烂苹果论,说国有企业就象夏天的冰棍,保持在手里的时间越长,化的就越多。
国有企业的企业经营者恰好对应第四种方式,则不难理解国有企业中更容易出现委托-代理问题。——他们借口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化公为私,发展私营经济。
但是,坚持在中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势力却利用并煽动这种非理性的思潮,在最近20年中展开了裹挟甚广、混乱无序、破坏性很强的私有化行动。什么形式性质都无所谓。
国有企业是烂苹果,不可能按好苹果的价格卖出去。有些人相信这种说法,是出于非理性的直觉和对某些现象的错误概括。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